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
不断研究及探索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对于合理应用靶向治疗是极其关键的。例如,当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治疗时,结直肠癌患者的RAS基因是否突变,原发病灶位于左半结肠还是右半结肠等,这些因素对于靶向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而言,目前仅有特定类型的结直肠癌患者才适用,即MSI-H或dMMR的结直肠癌患者。但事实上这部分患者仅占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不足5%。故而,我们在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需要精准的筛选出这部分不足5%的患者。总之,所有这些均有赖于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及发现。
总体而言,目前结直肠癌的治疗已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且在过去5~10年,在对结直肠癌分子类型的理解、解剖部位与治疗的关联以及如何应用联合方案进一步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的突破。
研究数据显示,对于MSI-H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2019-05-20
2019-05-20
2019-05-20
2019-05-20
2019-05-20
2019-05-20
2018-11-13
2018-11-15
2017-10-26
2017-06-01
2018-11-14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