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融合阳性肺癌相对罕见,仅占肺腺癌病例的1%-2%。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于2020年5月获批美国FDA用于治疗RET融合阳性肺癌,2021年9月在日本获批上市。LIBRETTO-431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含铂化疗或铂类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显著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24.8 vs.11.1个月)。在I/II期、单臂开放标签试验LIBRETTO-001中,塞普替尼同样展现出持久疗效:经治和初治患者中位PFS分别为26.2和22.0个月。该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过敏反应、高血压、QT间期延长及外周水肿。然而,心包积液尚未被列为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的不良反应,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尽管塞普替尼能提供长期临床获益,但RET融合阳性NSCLC病例相对罕见,限制了对其长期安全性的全面认知。
一例高龄女性RET融合阳性肺癌患者(cT2bN2M1c,IVB期),在开始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治疗约18个月后出现心包积液。该患者希望继续接受塞普替尼治疗,因此剂量被逐步且谨慎地降至40 mg/天。这一剂量调整导致心包积液减少,同时肿瘤持续消退。
这是首例详细病例报告,提示肺腺癌患者使用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时可能出现心包积液这一不良反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收录了2020年7月至2023年3月期间与塞普替尼相关的心包积液病例,但该数据库缺乏详细的临床病程信息,且至今未见关于塞普替尼引发心包积液的详细病例报告,导致此类不良反应的临床病程仍不明确。
塞普替尼(Selpercatinib)对RET表现出高度选择性,体外试验显示,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和3也有较弱的抑制活性。VEGFR-3主要表达于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抑制作用可能与外周水肿和乳糜胸等塞普替尼已知的不良反应相关。由于VEGF在心包积液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塞普替尼可能诱发心包积液,但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报告和研究数据来明确这种相关性。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2025-10-15
2025-10-15
2025-10-15
2025-10-13
2025-10-13
2025-10-13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