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2019-06-17 作者: 康安途医疗旅游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IT)是常见的化疗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容易导致化疗药物剂量降低或化疗时间延迟,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出血事件发生。那血小板减少怎么办?事实上,CIT的处理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棘手得多。我们知道,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打上三五天“升白针”,白细胞数很快就回到正常水平,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然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处理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耗你一两个星期治疗再正常不过的。

  哪些化疗药物易引起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的正常生存期是8~10天。因此,血小板的变化一般从化疗后第7天开始下降,并且在第14天达到最低值,而又自然回升到正常水平需要28~35天。每程化疗间隔时间一般为7天,14天,21天和28天,当出现血小板减少症时,单纯靠自然恢复,很可能会导到下一程化疗延后,影响总体疗效。研究表明20%~30%的化疗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症,常见于含有铂类、紫杉醇类、蒽环类、吉西他滨等化疗方案中。单药卡铂化疗引起的CIT最多见,发生率高达81.8%,联合卡铂、吉西他滨或紫杉醇化疗时CIT发生率分别为58.2%、64.4%和59.3%。

  CIT治疗,离不开“三剑客”。CIT治疗主要包括两大方向,一种是“缺啥补啥”,即输注血小板,实时补充,但目前来源紧缺;另一种是促血小板生长因子,目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使用的有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这个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相当,rhTPO副作用相对较少,但价格昂贵。对于出血风险高的患者,为预防下一个化疗周期再发生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可预防性应用血小板生长因子。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