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利奈唑胺(Linezolid)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及有效处理方法

2019-04-19 作者: 康安途出国看病

  利奈唑胺(Linezolid)的临床应用不断增多,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也逐渐增多,血小板减少症是利奈唑胺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对于重症感染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将严重影响其预后,甚至与患者病死率密切相关。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骨髓抑制,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与免疫介导、氧化应激有关,原因是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由此推测,利奈唑胺进入血液后与血浆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利奈唑胺依赖性抗血小板抗体,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特异性吸附在血小板上,激活补体,从而引起血小板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血小板减少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减少症急性期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可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少见。

  该如何有效处理利奈唑胺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呢?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1周,均应监测血常规,基础血小板值偏低者尽量避免使用。尽量避免与其他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联用。用药1周后加强血小板计数监测频率,疗程一般不宜超过2周。根据血象及有无出血倾向及时采取措施,一旦发现血小板降低应立即停药。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在7-14 d即可自然恢复。如果血小板减少至≤30*10 9/L 和(或)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停用利奈唑胺的同时,应考虑输注血浆或血小板和(或)止血药;并发红细胞减少时给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并发白细胞减少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