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沙利铂/乐定沙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特点是什么?

2019-02-28 作者: 康安途出国看病

  奥沙利铂(乐定沙)治疗会引发患者血小板减少,奥沙利铂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途径:1 骨髓抑制,2 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3 脾隔离症。轻中度骨髓抑制是奥沙利铂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在这一情况下,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合并贫血和中性粒细胞下降,通常发生在治疗后1-2周。治疗方法包括减量或延迟治疗,以及考虑促血小板生成药物。

  奥沙利铂诱导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OIIT)通常表现为突然和孤立的血小板下降,发生在奥沙利铂用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导致急性出血事件。女性结直肠癌晚期且此前有奥沙利铂暴露的患者更可能发生。立即进行免疫检测发现奥沙利铂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可明确诊断。停止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可改善,急性期可能需要输血。其他措施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具有争议,确定OIIT的患者不应再次挑战奥沙利铂。

  肝窦损伤是奥沙利铂治疗的一种已知的并发症,可导致门脉高压和脾机能亢进。这一情况下的血小板减少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温和但长期的下降。这些患者可见脾肿大和门脉高压其他并发症。血小板恢复缓慢,通常需要治疗停止后2-3年的时间。当需要快速恢复血小板时,脾栓塞可能是一种治疗方法。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