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0靶向淋巴瘤药物本妥昔单抗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2018-12-12 作者: 康安途海外就医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现代最主要的淋巴瘤分类,每年在我国都有数万新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出现。对于这类患者,抗癌靶向药物几乎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小分子靶向药,因为淋巴瘤的基因突变种类也比较多,精准治疗非常有必要。下面康安途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使用较频繁的本妥昔单抗作用机制以及治疗效果如何。

  本妥昔单抗是一种抗体—药物结合物(ADC),靶向CD30受体,CD30存在于大多数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表面和几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但在健康细胞上并不常见。如图,本妥昔单抗由抗CD30单克隆抗体、蛋白酶可裂解连接物和细胞毒物甲基奥瑞他汀组成。本妥昔单抗在血液中是稳定的,其结合到癌细胞表面的CD30受体上面之后,会被癌细胞胞吞,从而在癌细胞内部释放甲基奥瑞他汀。甲基奥瑞他汀破坏癌细胞内的微管网络,继而使癌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受阻,启动细胞凋亡。此外,甲基奥瑞他汀还会通过旁观者效应进入相邻的癌细胞中,继续杀灭其他的癌细胞。

  在了解了本妥昔单抗作用机制之后,相信不少患者也对这款药物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充满了期待,当然本妥昔单抗治疗效果也没让人失望,这款药物的中位生存期超过了42.9个月,也就是超过了三年半,这个数据是安慰剂的一倍左右。就算是对于复发难治的淋巴瘤患者,本妥昔单抗也达到了73%的总缓解率。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tumour/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