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胃肠道间质瘤药物伊马替尼失效的原因是什么?

2018-12-08 作者: 康安途医疗旅游

  一般来说,KIT或PDGFRA基因继发性突变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耐药的主要机制,并且GIST对伊马替尼耐药后通常保留其原有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但是,有报道发现,在某些伊马替尼治疗后的GIST中可见肿瘤形态学上由梭形细胞型向上皮样细胞型转变,免疫表型的变化包括KIT蛋白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下降甚至表达缺失。

  更少见的情况是,GIST原发肿瘤或者转移灶出现化生、转分化或者去分化改变。一例GIST患者原发肿瘤是上皮样细胞型,然而经过伊马替尼治疗后,肝脏转移灶失去了原有的上皮样细胞特点,表现出了类似横纹肌肉瘤分化的形态学特征,且该转移灶KIT蛋白表达完全缺失,但仍保留原有的KIT基因V559D突变。  

  进一步检测发现,在横纹肌肉瘤分化区域,Desmin和Myogenin均强阳性表达,而再次检测原发的空肠GIST标本,却发现Desmin和Myogenin均阴性表达。因为Myogenin是临床上鉴别骨骼肌分化的一种可靠的免疫标记物,故进一步证实本例GIST在伊马替尼治疗进展后出现了横纹肌肉瘤分化。GIST一般在治疗2年后发生伊马替尼耐药,耐药主要与KIT基因的继发性突变相关。  

  详情请访问  格列卫  https://gl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