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BTK抑制剂依鲁替尼/Ibrutinib是否会出现EGFR脱靶

2018-09-26 作者: 康安途海外医疗

  近期对于BTK抑制剂的讨论进入了相当热烈的环节。随着后续BTK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许多朋友都有咨询一个脱靶的问题。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全球首代BTK抑制剂Ibrutinib是不是因为一些无用的脱靶(对EGFR,JAK,TEC抑制)而导致副作用加大?这些究竟是脱靶点还是多靶点?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几个所谓的脱靶点在淋巴瘤的治疗中有没有价值。

  EGFR是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 B(AKT)信号通路在大多数人类肿瘤中表达失调。这条通路的意义不言自明。EGFR主要是通过二聚化后刺激Ras蛋白,导致磷酸化级联反应而激活PI3K/Akt 信号通路,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发展,故将其称为 EGF/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

  而EGFR过表达或突变造成活化的 Akt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可通过一系列蛋白的级联磷酸化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凋亡,促进侵袭和转移,调控肿瘤血管形成,耐受肿瘤的治疗等。在该通路上,众多药物也已经开始进行了临床试验,而PI3-K抑制剂也在加速研究过程中,包括我们熟知的Idelalisib。

  可见 EGFR/PI3K/Akt 信号传导通路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也是淋巴瘤重要的治疗靶点之一。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