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辅助靶向治疗效果

2019-07-31 作者: 康安途海外医疗

  多年来,无论是国内的规范还是国外的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治疗的选择首先需要考虑分期,对于Ⅰ、Ⅱ、Ⅲ期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国内对于Ⅱ期、Ⅲ期的患者特别强调辅助治疗,目前以化疗为主。术后辅助化疗虽然开展多年,但仍存在不少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提高获益患者比例、如何降低毒副反应提高安全性等。患者接受3~4个周期的化疗后会出现血液学毒性,此时患者依从性变差,而辅助化疗的生存获益又并不突出,因此这一直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近年来,术后辅助治疗领域开展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包括辅助靶向治疗。目前术后靶向治疗的选择很多,研究工作也非常详尽,但是过去的一些国外研究基本上并未得到阳性结果。直到2018年我国开展的两个研究,包括吴一龙院长牵头的ADJUVANT研究以及由我开展的EVAN研究,均取得了阳性结果,达到了主要的研究终点。

  此后,对于驱动基因阳性的ⅢA期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又多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当然,任何治疗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辅助靶向治疗也存在一些困惑,例如靶向治疗的时程、用药选择、获益人群等。由于ⅠB期患者目前未观察到任何指征。目前,我们主要关注ⅢA期患者,研究数据也比较充分,其中的问题是相关研究尚未取得OS数据,我们仍在等待最终的结果,但在趋势上已观察到OS的获益。

  2018年国家卫健委的指南上已明确,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阳性的ⅢA期患者可以选择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另外,免疫治疗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方向,但目前免疫治疗对于术后患者的治疗尚未有任何研究数据,因此不建议临床上应用。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