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烷类抗癌药物最初来源于1962年太平洋紫杉树的植物标本,自1992年紫杉醇注射液上市以来,紫杉醇作为广谱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几乎涵盖各种癌症。但紫杉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显示其水溶性较差,因此需要借助有机溶剂来溶解,但这些有机溶剂会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且患者的顺应性较差,因此,需要激素预处理,注射时间为3个小时以上。
为此,经过漫长的紫杉醇药物的制剂改良和临床开发,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运而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白蛋白和紫杉醇以物理结合的方式结合而成的纳米级紫杉醇药物,这就避免了高致敏有机溶剂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紫杉醇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的顺应性。同时,基于白蛋白纳米药物的肿瘤靶向递药系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以通过EPR效应与特异性受体介导作用使紫杉醇更多地聚集于肿瘤组织。有研究显示,肿瘤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曲线下面积是传统紫杉醇的1.33倍(P<0.0001),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肿瘤组织中的更高蓄积。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2019-05-22
2019-05-22
2019-05-22
2019-05-22
2019-05-22
2019-05-22
2018-11-13
2018-11-15
2017-10-26
2017-06-01
2018-11-14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