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azd9291)解决了肺癌治疗中脑转移等不良预后因素

2025-10-09 作者: 康安途海外医疗

  EGFR突变晚期NSCLC的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部分患者的预后依然严峻。其中,脑转移是最为棘手的挑战之一,约40%–50%的NSCLC患者会发生脑转移。脑转移不仅导致认知功能受损、生活质量下降,且相对有限的治疗手段——局部治疗(如手术、放疗)通常也能发挥短暂的作用,但却难以控制远处转移。因此,具有高效颅内活性的系统治疗方案仍是控制脑转移的核心所在。除了脑转移,携带L858R突变、高瘤负荷、伴有肝/骨转移患者也提示更差的预后和生存结局。临床前研究证实,奥希替尼(azd9291)具有强大的血脑屏障(BBB)穿透能力,能够实现高水平的脑暴露量,并可以在脑组织中快速且广泛地分布。

  数项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奥希替尼(azd9291)单药卓越的颅内疗效。在AURA3研究cFAS人群中,奥希替尼组 vs 铂类-培美曲塞组的CNS ORR为 40% vs 17%,CNS CR率为15% vs 7%,9个月CNS DoR率为 45% vs 0%。在cEFR人群中,两组的CNS ORR为70% vs 31%,CNS CR率为7% vs 6%,9个月CNS DoR率为 47% vs 0%。在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组 vs 标准EGFR-TKI组的CNS CR率为41% vs 24%(cFAS),CNS CR率为23% vs 0%(cEFR),新发病灶的发生率为12% vs 30%[5]。结果提示,不论在经治还是初治人群中,奥希替尼对比既往标准治疗数值上均展现更优颅内疗效,且奥希替尼单药也可以预防新发脑病灶。

  一项较大型真实世界研究纳入300例患者,旨在探索初始奥希替尼(azd9291)(n=161)vs 序贯奥希替尼(n= 139)的疗效或优势。两组中CNS受累患者占比41% vs 25%,体能状态评分(PS)≥2占比21% vs 10%,高肿瘤负荷(定义为>3个转移灶或CNS受累)患者占比为51% vs 35%,其他特征类似。研究结果显示,一线奥希替尼显示更长的一线PFS(19.0 vs 16.8个月, P=0.03)。多变量COX分析显示,预后不良亚组(包括体能状态不佳、伴有CNS和肝脏受累以及高瘤负荷)从一线奥希替尼(azd9291)(对比序贯奥希替尼)治疗中获益更大。研究结果再次强调了强化一线治疗的重要性,预后差人群应优选更强的治疗方案,同时提示了预后差人群的未满足需求。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微信咨询: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