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旨在调查接受乐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氨水平和肝功能的早期变化。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 23 名能够连续接受乐伐替尼至少 1 周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我们比较了乐伐替尼给药 1 周前后的氨水平 (NH3)、总胆红素 (Bil)、白蛋白和凝血酶原 (PT) 活性,此外,还比较了根据存在/不存在门体侧支(PSC)。在给予乐伐替尼之前,有 PSC 的患者的氨水平和肝功能明显低于无 PSC 的患者(NH3:P = 0.013, Bil:P = 0.004,PT: 分别为P= 0.047)。此外,乐伐替尼 1 周后所有患者的指标均比给药前更差(NH3:P = 0.001,Bil:P = 0.025,PT:P < 0.001)。此外,对氨水平的变化进行了 4 周的调查。氨水平增加,在 2 周达到峰值,但在 3 周后下降。没有患者因不良事件而停止乐伐替尼治疗。在乐伐替尼给药后 1 周,研究患者的氨水平从基线增加,但通过适当的管理,治疗可以持续 4 周。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晚期 HCC 患者服用乐伐替尼(lenvatinib)后氨水平和肝功能检查的早期变化。1 周时的氨水平、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性显着低于基线。存在 PSC 和不存在 PSC 的患者组之间的比较表明,存在 PSC 的患者组的氨水平、总胆红素水平和凝血酶原活性低于不存在 PSC 的组。与基线相比,两组在 1 周时的氨水平和凝血酶原活性显着降低。
在 4 周的时间内研究了氨水平相对于基线的变化。氨水平在 2 周时增加到峰值,但在 3 周时开始下降。在从基线开始的 4 周内未接受任何干预的患者中,在那段时间内,氨水平与基线相比没有显着变化。在接受干预的患者中,基线和 1 周以及 1 周和第一次干预后的氨水平之间的差异是显着的。一名患者出现肝性脑病,不得不停止乐伐替尼治疗。由于乐伐替尼刚刚用于临床实践,其适当使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推测氨水平和肝功能的显着变化是由于与乐伐替尼相关的肝内血流量减少。在以往的研究中,作者得出结论,肝内血流星状细胞调控驻留在狄氏的窦周隙。几种血管收缩剂分子,如内皮素和前列腺素以及血管扩张剂分子一氧化氮 (NO) 激活星状细胞,星状细胞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肝内血流。NO由肝窦内皮细胞响应于各种因素,如内皮素和剪切应力产生的,在肝硬化NO产生降低,因为功能失调肝窦内皮细胞的。血管生成的介体,包括VEGF,PDGF和FGF,诱导形成的门体循环的。VEGF 还通过多种机制增加 NO 的产生。乐伐替尼抑制这一剩余的补救途径,随后进一步减少 NO 的产生。因此,NO生成的减少引起肝星状细胞收缩,增加肝内血管阻力,减少肝内血流量。高血压是乐伐替尼的常见副作用,高血压可能是由于 NO 产生减少导致全身血管阻力增加。也就是说,高血压是全身血管阻力增加的结果,高氨血症是肝内血管阻力增加的结果,高血压和高氨血症都是乐伐替尼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研究乐伐替尼给药引起的肝内血流变化。
在乐伐替尼(lenvatinib)开始后 4 周内检查氨水平。在开始治疗后的第 1 周和第 2 周,该水平从基线显着增加。然而,给药后 3 周,氨水平下降,基线和 3 周之间的差异不显着。这一发现被认为与大多数患者发生与乐伐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并接受干预的事实有关,包括停药、减少剂量、药物治疗和分流器闭塞。在未经干预的患者中,氨水平没有显着增加。而在接受干预的患者中,干预后氨水平显着下降。在接受干预的 16 名患者中,14 名患者 (88%) 在给药后 1 至 3 周内接受了干预。我们推测这是给药后 3 周氨水平下降的原因。在本研究期间,只有 3 名患者出现高氨血症,3 名患者中有 1 名出现肝性脑病;然而,没有患者停止治疗。虽然这项研究是小样本和回顾性研究,但结果表明,即使开始乐伐替尼治疗后氨水平升高,通过使用适当的干预措施或干预措施的组合,包括停药、减少剂量、药物治疗或分流阻塞。
总之,对于接受乐伐替尼(lenvatinib)治疗的 PSC 的晚期 HCC 患者,我们应该意识到高氨血症的早期表现,因为他们在开始治疗前肝功能下降。然而,我们认为适当的管理可能使乐伐替尼治疗能够继续,即使在治疗期间出现高氨血症。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更多:
2021-11-24
2021-11-24
2021-11-23
2021-11-23
2021-11-23
2021-11-23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