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K基因原本是人体正常基因的一部分,然而部分患者的ALK基因鬼使神差的与另外一个叫做EML-4的基因交织到了一起,我们称之为ALK基因融合(简称ALK+),ALK基因融合是肺癌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更多出现在年轻不抽烟的肺腺癌患者身上。值得注意的是,ALK+患者更容易发生脑转移,约30%-40% ALK+患者确诊时已经存在脑转移,而在后续的病程中出现脑转移的概率将会更高。ALK+靶向药,能否在颅内保持高度有效性,成为其疗效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阿来替尼/
针对ALK+的肺癌患者,目前已有多种靶向药物完成了上市。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对ALK+患者的有效率高达60%-70%,效果非常优异,成为ALK+患者的最佳首选药物。但随着克唑替尼的广泛应用,肺癌脑转移成为了药物最大的短板:超过46%的患者在服用克唑替尼期间出现脑转移病灶。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克唑替尼在血脑屏障的影响下并不能顺利到达脑内。当患者服用克唑替尼后,虽然药物成分可以穿透血脑屏障,但在血脑屏障中包含的药物外排转运蛋白作用下,成功穿透血脑屏障的药物成分会被其再次“驱逐出境”,脑部药物浓度无法达到有效剂量,从而使脑内成为癌细胞的“避难所”,更容易发生肺癌脑转移。
所幸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发新一代,更精准、治疗效能更高的ALK+抑制剂。去年曾引发轰动的
详情请访问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9-05-23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