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细胞的本质是生长的失控。
靶向药物按照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单克隆抗体类和小分子化合物类。单克隆抗体属于生物大分子,无法穿透细胞膜,主要通过与细胞外或细胞膜上的抗原结合发挥作用。抗体类包括裸抗体和修饰抗体。裸抗体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主要机制包括: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通过受体-配体的相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等。修饰抗体可通过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将偶联上的放射性核素、毒素、药物、酶等带至肿瘤局部或肿瘤细胞内,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小分子化合物类药物通常可以穿透细胞膜,作用于包膜内的靶点,这些靶点往往是与细胞增殖或生长相关的激酶。与细胞毒性药物相比,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仍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由于靶向治疗历史不长,有一些潜在的毒性或长期毒性可能尚未发现,目前常见的
详情请访问
2019-05-18
2019-05-18
2019-05-18
2019-05-18
2019-05-18
2019-05-18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