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与尼达尼布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

2019-01-11 作者: 康安途出国看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上皮细胞损伤和成纤维细胞活化为特征的炎症反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病毒感染、胃食管反流和吸烟等致病因素刺激,导致肌纤维母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沉积,从而发展为IPF。IPF的发病机制不是很清楚,其中一种机制认为由于端粒酶缩短,衰老加速,分泌与衰老相关的物质,产生纤维化介质,表面活性剂异常和内质网应激,导致肺泡上皮前体细胞耗尽从而引起上皮再形成缺陷,从而引起纤维化形成。目前除了肺移植以外,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2014年10月15日FDA批准尼达尼布和吡非尼酮两种新的口服药物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吡非尼酮的作用机制。吡非尼酮是一种多效性的吡啶化合物,最初是作为抗蠕虫药和解热剂开发。吡非尼酮治疗IPF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可将其抗纤维化机制归纳为以下三方面:①抗纤维化:吡非尼酮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少TGF-β1的合成,减少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合成,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的合成,起到抗纤维化的作用。②抗炎:吡非尼酮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b (IL-1b)和其他炎症因子的合成、释放及受体传递,从而减轻炎症。③抗氧化:吡非尼酮还是一种强有力的羟自由基的清除剂,通过清除活性氧(ROS)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和减少组织正常结构的破坏,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

  尼达尼布的作用机制。针对已被证实在肺纤维化病理机制中具有潜在影响的生长因子受体发挥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D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通过阻断这些参与纤维化进程的信号转导通路,尼达尼布被认为有望能够通过减少肺功能下降速度、从而减缓IPF疾病进展。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