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PD-1/PD-L1抑制剂是免疫治疗的“左膀”,那么
2012年,年仅6岁的小女孩Emily身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且两次复发命垂一线,走投无路的父母选择了尚在临床试验的CAR-T疗法。经治疗后我们再也无法在Emily身上找到癌细胞,CAR-T成功治愈了Emily!如今6年过去了,12岁的Emilly仍然健康快乐的成长着。
2017年,美国FDA正式批准首款CAR-T产品上市用于治疗3~25岁复发或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患者,更是坐实了CAR-T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实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血液瘤中称霸一方的CAR-T也存在很多严重的副反应,如脱靶效应。
在我们人体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细胞,虽然功能各异,但存在着很多相似的地方。肿瘤细胞也不例外,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很多共同点,导致我们很难正确的区分它们,如何找到只属于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是科学家一直努力的目标。而CAR-T疗法在攻击肿瘤细胞时会出现难以控制的攻击其他正常细胞,就这是我们所说的“脱靶效应”。
同时由于实体瘤中的肿瘤组织存在一圈免疫微环境,使得通过静脉输入的CAR-T细胞无法成功的接近肿瘤。这也导致了CAR-T为什么在血液肿瘤中效果显著,却始终无法攻克实体瘤。
来自贝勒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将
详情请访问
2018-07-26
2018-07-26
2018-07-26
2018-07-26
2018-07-26
2018-07-26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