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3K–mTORC信号通路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上调,可作为mTORC1抑制剂
研究人员开展了1期和可行性研究(NCCTG 1085),纳入了年龄≥18岁、CD20阳性、新诊断未经治的DLBCL患者(II–IV期),并予其口服依维莫司10 mg/d+ R-CHOP-21(第1天:静脉注射利妥昔单抗375 mg/m2、环磷酰胺750 mg/m2、阿霉素50 mg/m2、长春新碱1.4 mg/m2 [最大剂量2.0 mg];第1-5天,每天口服强的松100 mg/m2)持续6个疗程,并按照计划每疗程的第2天皮下注射非格司亭6 mg。研究人员检测了两种给药安排:R-CHOP方案治疗周期的第1–10天或1–14天,空腹接受依维莫司治疗。1期阶段的主要终点是明确依维莫司可与R-CHOP-21联合的最大耐受剂量。可行性阶段的主要终点是明确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测定毒性反应发生率进行评估。次要终点是12个月和24个月时达到总体响应、完全响应以及无事件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DLBCL复发;响应持续时间。1期阶段完成计划疗程的患者被视为主要终点评估人群。可行性阶段纳入了所有接受了至少1个剂量依维莫司治疗的患者。
该研究共纳入24名合格患者,9名被纳入1期阶段(第1-10天接受依维莫司:3名;第1-14天接受依维莫司:6名),结果并未发现任何剂量限制性毒性;因此,在研究的可行性阶段,额外15名患者在第1-14天接受了依维莫司10 mg/d并联合R-CHOP-21治疗。1/21(5%,95% CI 0–24%)名患者在可行性阶段发生了毒性反应——可能与依维莫司相关的3级低钾血症导致治疗延迟12天。中位随访21.5个月(IQR 17–29)。23/24(96%,95% CI 79–100%)名患者达到了总体响应,并均达到了完全代谢响应。其余患者在第1疗程后撤回了同意书,并在R-CHOP单纯治疗后产生了完全响应。所有的24名患者均达到了12个月的无事件生存期,9名患者达到了24个月的无事件生存期。最近一次随访显示,24名患者中未发生死亡和疾病复发。由于研究期间和随访期间无事件发生,因此不能评估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响应持续时间。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最常见的是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24[75%])。5/24(21%)名患者发生了3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该研究表明,mTORC1抑制剂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