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从应用的整体人群来看,免疫药物的副反应无论在发生比率还是强度上都远较化疗、放疗甚至靶向治疗要低,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疲倦、皮疹、瘙痒、肌肉疼痛等,但存在个体差异。有极少数患者用药6~8周后可能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免疫性肺炎、肠炎、肝炎等,但是也是存在个体差异。从概念上讲,免疫治疗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免疫增强,另外一类新兴的治疗手段就是让免疫系统正常化。用比喻来讲,把免疫系统视作自来水与水龙头。当水管中间有阻断的时候,正常水流出现问题,犹如肿瘤的免疫反应,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有两种手段。
一种是加大压力,也就是免疫增强,将免疫反应放大提升到人体可以耐受的程度,其代价就是毒性的出现。很多药物的设计都是以这个概念作为基础。比如说Car-T、IL-2,以超剂量的病人最大耐受程度使用,确实有治疗效果。这一治疗手段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水管压力,放大免疫反应。但是因为是以超生理剂量来使用,在产生疗效的同时也会伴随较大的毒性。另一种解决方式是去除管路中的阻断,达到免疫正常化,选择性地去除阻断,局部解决免疫问题,让水流畅通免疫系统趋于正常又不增加对整个免疫系统伤害。比如,抗
详情请访问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5-16
2018-05-16
2018-05-16
2018-05-16
2018-05-16
2018-05-16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