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黏菌素是属于多肽类的抗生素的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对肾的毒性很大但是被其他更安全的抗菌药物取代。但近年来随着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等细菌耐药形势日益严峻 ,可选择药物有限,临床重新启用多黏菌素。我国常用的有多黏菌素 B(polymyxin B, PMB)和多黏菌素 E,但尚无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规范和指南,故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多黏菌素的临床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制定“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多黏菌素是一组碱性多肽类抗生素的总称,主要有 A、B、C、D 和 E 5 种。多黏菌素 B、E 仅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多黏菌素B常用剂型为硫酸
药物代谢动力学:多黏菌素 B 主要通过非肾途径清除,尿中的原型药物 <1%,肾功能不会影响多黏菌素 B 血浆浓度 。CMS 主要通过肾脏清除,而多黏菌素 E 主要通过肾脏以外的途径清除。CMS 在体内转换成多黏菌素 E 起效。硫酸黏菌素为多黏菌素 E。研究显示 70% 的 CMS以原型经肾脏排出,肾清除率为 103 mL/min,
药效学 :目前认为多黏菌素的抗菌作用机制为 :
(1)其分子中的聚阳离子环与革兰阴性杆菌细胞膜上的磷酸基结合,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的嘌呤、嘧啶等小分子物质外漏,细菌膨胀、溶解死亡 ;
(2)可经囊泡接触途径,使细胞内外膜之间的成分交叉,引起渗透不平衡,导致细菌膨胀、溶解 ;
(3)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羟自由基的积累,破坏细菌的 DNA;
(4)具有中和内毒素作用。
其实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在抗菌谱上一定是一致的,这两种都是属于窄谱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好的活性,如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这些都是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嗜肺军团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抗菌活性欠佳 ;而所有革兰阳性菌、厌氧菌以及部分革兰阴性球菌(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支原体、衣原体、变形杆菌、摩根菌属、沙雷氏菌属、伯克菌属、寄生虫等对多黏菌素耐药 。
详情请到
2020-02-13
2020-02-13
2020-02-13
2020-02-13
2020-02-12
2020-02-12
2018-11-13
2018-11-15
2017-10-26
2017-06-01
2018-11-14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