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针对乙肝病毒不同复制靶点的新型治疗方法出现,了解 HBsAg 分子病毒学,可帮助理解
抗病毒药物耐药与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因编码包膜蛋白 S 区完全包绕编码聚合酶 P 区,抗病毒药物治疗耐药后,产生的 HBV 聚合酶编码基因点突变,或可终止 HBsAg 基因编译,但该突变同时增加了细胞转化风险。研究表明,长效干扰素 (PEG-IFN) 治疗时,血清 HBsAg 与肝内 cccDNA 和肝内 HBsAg 变化水平相一致。PEG-IFN 治疗随访发现,应答较好者,HBsAg 水平显著降低,治疗 24 周后,HBeAg 消失、HBV DNA <2000 IU/ml。
NAs 抗病毒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终点是 HBsAg 清除。监测 HBsAg 可预测经 NAs 治疗获得 HBsAg 清除所需时间、停药后持续应答时间和 HBV 再活化几率。总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可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抗病毒疗效和预后评价。但目前 HBsAg 定量检测仍不能取代 HBV DNA 检测。在不同疾病阶段,要结合其它病毒学和生化学指标,综合评估病情,进而指导
详情请访问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5-07
2018-05-07
2018-05-07
2018-05-07
2018-05-07
2018-05-07
2017-10-26
2017-06-22
2017-07-06
2017-06-21
2017-07-05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