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虽然MCL的预后因素众多,但却缺少可以指导治疗选择的预后因素。其次,当前世界范围内对于MCL的规范化治疗具有相对一致的共识。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患者是否需要治疗。对于惰性MCL患者,观察等待并不应影响总生存(OS)。当前我们尚无法真正确认哪些患者群体更倾向于为惰性MCL,因此我们在英国开展了一项大型临床研究,入组的大量患者中,处于观察等待阶段的患者中70%为淋巴结型,而通常我们认为白血病型非淋巴结
关于MCL的治疗,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据患者年龄和状态。如果患者年轻且身体状态良好,当前的标准治疗方案为应用含高剂量阿糖胞苷方案(Hyper-CVAD)治疗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然后用
所有MCL患者都会面临复发,对于复发的患者,我会首选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进行治疗。对于年轻患者,伊布替尼可作为移植前的桥接治疗;对于老年患者,伊布替尼的疗效则优于传统化疗。将来联合方案会是MCL治疗的重要方向,特别是BTK抑制剂的联合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伊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或可提高无进展生存(PFS)、总反应率(ORR)和完全缓解率(CR),而伊布替尼联合Venetoclax的治疗效果则更为喜人。我认为在不久的将来,MCL的治疗将会实现去化疗,包括一线治疗。其中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和BCL2抑制剂的联合当前看来是最具前景的联合治疗方案,且能够克服P53基因突变的不良预后。那么,我们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实现停药的问题,采用MRD或ctDNA监测等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决策停药或采取进一步治疗。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2019-06-27
2019-06-27
2019-06-27
2019-06-27
2019-06-27
2019-06-27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