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结直肠癌的治疗方面,得益于多学科治疗模式的广泛开展,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获得了极大改善。聚焦于药物治疗方面,虽不如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多点开花”,但对于由以氟尿嘧啶为主的细胞毒抗代谢类药物、传统化疗药物如奥沙利铂、经典靶向治疗药物构成的可选治疗手段,如何优化选择,合理“排兵布阵”的谈论从未停止。并且,随着近年呋喹替尼和瑞戈非尼获批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更进一步充实了结直肠癌的可选治疗手段。在如火如荼的免疫治疗方面,则较为局限,仅在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结直肠癌治疗上有所突破,但这方面的探讨仍是备受关注的方向和热点。
该研究的入组始于2015年,当时晚期结直肠癌尚缺乏可选的有效治疗手段。而当时,阿帕替尼已获批用于胃癌的治疗,基于其在胃癌中的良好疗效和药物可及性,粤东地区大概共14家基层医院,也可以称为小型临床中心,达成共识一起开展
但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如今结直肠癌的治疗格局、模式,已发生的巨大变化。因此,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治疗方面的探索,是否仍有必要按部就班地与最佳支持治疗进行比较,值得我们思考。基于以往进行过的靶向药物与其他治疗手段联合治疗相关研究,对于阿帕替尼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进一步探索,欲取得突破,在不违背伦理、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可以尝试跨线治疗,进行超前的研究设计。这在其他癌种的治疗中也存在先例,但好的研究设计是重要前提,所得研究结果也未可说能够改变整个结直肠癌治疗的格局。
更多新闻请您访问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9-06-05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