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相较于传统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方式不良反应较小,且疗效确切。现在,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在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会去做基因检测,根据结果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靶向药。但是靶向药物也具有副作用,不少病友,尤其是进行靶向治疗的病友在服用靶向药一段时间后,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会出现一片片的红色斑点,常伴随痒感,这就是皮疹,发生率高达60%~80%。那么使用靶向药物出现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4.0版对皮疹进行了分级:Ⅰ级:丘疹和脓疱<10%的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和敏感;Ⅱ级:丘疹和脓疱10%~30%的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和压痛,伴有心理影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Ⅲ级:丘疹和脓疱>30%的体表面积,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和压痛,影响个人日常生活活动;Ⅳ级:丘疹和脓疤遍布全身表面,伴有或不伴有瘙痒和压痛,潜在局部感染,危及生命;Ⅴ级: 死亡。
根据分级有不同的处理措施:轻度(Ⅰ级):可以不做处理,也可局部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氢化可的松软膏或氯林可霉素凝胶(10%)以及红霉素软膏。如果有皮肤干燥伴瘙痒的症状出现,可用苯海拉明软膏涂抹瘙痒局部。此间,靶向药的剂量不必调整,2周后再次评估。中度(Ⅱ级、Ⅲ级):局部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2.5%)或红霉素软膏,可配合强力霉素或二甲胺四环素口服,皮肤瘙痒时可用苯海拉明软膏或复方苯甲酸软膏局部涂抹。靶向药的剂量暂不需要调整,2周后再次评估。重度(Ⅳ级):处理措施基本等同于中度,但治疗皮疹的药物剂量可适当增加,必要时可适用甲基强的松龙。持续2~4周后症状未减轻,应暂停或减少
详情请访问
2019-05-07
2019-05-07
2019-05-07
2019-05-07
2019-05-07
2019-05-07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