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来自台湾的关于不同EGFR-TKIs皮肤毒性对比的研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目前的临床研究中主要报道过四种皮肤毒性,包括痤疮样皮疹(60% - 94%),皮肤瘙痒(16% - 60%),皮肤干燥(4% - 38%),以及甲沟炎(6% - 12%)。但在同一类患者中尚没有直接对比不同EGFR-TKIs皮肤毒性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报道。该项研究纳入了自2007年11月1日到2013年4月30日期间入组且入组前未接受阿法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部分患者在服用
研究共有146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别有61例、117例、93例患者曾接受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总体说来,痤疮样皮疹发生率最高(67.2% [41/61] vs 76.3% [71/93]),其次是皮肤瘙痒和皮肤干燥(47.5% [29/61] vs 63.4% [59/93])。甲沟炎的发病率最低,但三种EGFR-TKIs呈现显着差异(吉非替尼9.8% [6/61] ,厄洛替尼12.8% [15/117],阿法替尼39.8% [37/93];P<0.001)。在21例接受序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以及初次接受EGFR-TKI的患者中也呈相似结果。在至少应用180天EGFR-TKI的患者中,发现阿法替尼可导致甲沟炎的早期发病,并在180天内因皮肤毒性出现更多的皮肤病就诊人数。但这一结果在所有发生皮肤毒性的患者中并不显着。
在考虑到个体差异及药物累积因素的影响下,
详情请访问
2019-03-18
2019-03-18
2019-03-18
2019-03-18
2019-03-18
2019-03-18
2018-11-15
2017-10-26
2018-11-14
2018-11-16
2018-11-14
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