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将一个真实的案例搬上了大荧幕。
电影中所说的格列宁是一种治疗慢粒白血病,是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的一种药物,但是这种药物正版的价格实在太过昂贵。在当时,针对慢粒白血病患者服用的正版格列宁药品,每盒售价23500元人民币,而影片原型陆勇,为病友代购的最初价格为3000元人民币的印度仿制药。
这让很多吃不起天价药的人看到了希望。对于陆勇,也就媒体和慢粒白血病病友口中的“药侠”,其实本身他自己也是一名慢粒白血病患者。代购印度仿制药,纯粹是为了能活下去。当然,和电影中改编的故事不同的是,影片中的“程勇”是一名为了钱的药贩子,而现实中的原型陆勇则是没有通过代购格列宁仿制药挣过病友一分钱。这其中毕竟有电影改编的需要,但我们不妨利用“陆勇”作为一个跳板,看一看贯穿电影的一个核心关键——
其实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在药品市场上,除了原研药以外,更多的其实是各种仿制药。印度仿制药更是一度被称为“穷人的药房”。
就拿“
详情请访问
2018-07-17
2018-07-17
2018-07-17
2018-07-17
2018-07-17
2018-07-17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