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60年代,印度市场上的药价之高也曾闻名于世。为了让印度人能享受到平价药,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真正让印度制药企业受益的,还是1970年在总理英迪拉·甘地主导下对《专利法》的修订。
修订后的《专利法》规定,对食品、药品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这意味着印度放弃了对药品化合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上的宽松使得本国企业能够获得大量仿制药生产许可,从而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扩张的空间。
即便在2009年之后新的专利法生效,但是按照规定,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品,在印度上市时无需再做临床实验。只要印度制药厂能做出和在美国上市的药品同样的产品,经印度药物管理局测试认定两种产品成分一致后,药品就能在印度合法上市。研发上的实力和政策上的宽松使印度药厂的仿制速度很快,一种新仿制药在美国上市9个月后,印度的同类仿制药就可以生产并进入印度市场。那么
仿制药起源于美国,1984年美国约有150种常用药专利到期(一般为20年),大药商认为无利可图,不愿意继续开发,为此美国出台了The Waxman-Hatch法案,规定新厂家只需向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证明自己的产品与原药品生物活性相当即可仿制。仿制药概念由此出现,然后被更多的国家采用。简单地说,仿制药就是药品生产厂家在一些大的制药公司产品专利期过去之后,对药品进行的复制和销售。和原研药相比,仿制药在剂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质量以及适应症上完全相同,但均价只有专利药的20%~40%,个别品种甚至相差10倍以上。
比如印度NATCO公司出产的易瑞沙,仿制的就是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专利产品,成分、剂量和生产工艺都完全相同,但是售价仅为英版的八分之一。这样价格低廉的“假药”,对于不幸罹患癌症又掏不出大笔金钱看病的人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而Natco生产的Veenat,就是影片种印度格列宁的原型。
详情请访问
2018-07-12
2018-07-12
2018-07-12
2018-07-12
2018-07-12
2018-07-12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