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在化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无明显差异

2018-07-04 作者: 康安途出国看病

  结肠癌现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恶性肿瘤。现已有研究证实晚期结肠癌患者采用伊立替康及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再联合靶向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达2年以上。靶向药物,抗EFGR单克隆抗体——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已证实均在化疗无效野生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阳性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但现仍无有效数据来比较两种药物在治疗中的疗效和毒性的差异。

  指南中对于靶向药物的选择还提到了瑞戈非尼、贝伐单抗、阿柏西普;而这些药物通常于联合化疗时使用或于野生型KRAS基因抗EFGR治疗无效时。因此对于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两种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的评估尤为重要。本次试验,是首次针对野生型KRAS基因阳性患者靶向性治疗的比较,是目前规模最大的生物制剂III临床试验,更是两种药物的头次正面交锋。故我们采用了非劣性对照试验来评估是否帕尼单抗比西妥昔单抗有更高的总体生存率。

  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性:采用帕尼单抗治疗与西妥昔单抗相较,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本次试验中,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的总生存期有效率之比为105.7%。中位生存期‖帕尼单抗组 10.4个月,中位生存期‖西妥昔单抗组10个月(P=0.0007)。副作用:3-4级皮肤毒性‖帕尼单抗组有62人(13%),西妥昔单抗组有48人(10%)3-4级输液反应‖帕尼单抗组有1人(<0.5%),西妥昔单抗组9人(2%)3-4级低镁血症‖帕尼单抗组有35人(7%),西妥昔单抗组有13人(3%)治疗相关性致死事件‖西妥昔单抗组有1起致死性肺部感染。帕尼单抗与西妥昔单抗在化疗无效野生型KRAS基因第2号外显子阳性的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均有效,且无明显差异。两种药物已证实均有毒副作用。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