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看到《我不是药神》的监制是宁浩,主演是徐峥之后,都会联想到他们之前合作过的《疯狂的石头》以及徐峥的“囧系列”电影,再加上宣传海报上,每个演员的脸上都挂着温馨的笑容,就自然而然也给这部片子打上了“喜剧”的标签。但又有多少人,抱着看喜剧的心进了电影院,最后却哭着走出来。
此片改编自几年前轰动一时的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
但对此,文牧野导演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影片开场字幕写到“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同时也写了“具体故事和情节是经过加工改造的”。他曾在千人超前点映现场阐释了影片主旨:“微笑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无论何时。这是我创作时最大的感受,一定要乐观、正面。”所以说,喜剧并非一定是要引得满堂哄笑就是喜剧,在这部影片的喜剧标签下,我更愿意理解为它是一种精神,而非形式。
这是一个“谈病色变”的时代,并不是因为疾病本身的可怕,而是来自于对“治病”的恐惧。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很好地阐释了这种恐惧:“我卖了这么多年药,只知道有一种病,穷病,治不好的。”
挂号难,药太贵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直存在的,医改也一直是一个全民关注的话题。这一次,镜头聚焦了“慢性粒白血病”患者治病的艰难,药商的利益权衡甚至还有法律与人性的选择,是中国电影题材的又一突破。
详情请访问
2018-07-03
2018-07-03
2018-07-03
2018-07-03
2018-07-03
2018-07-03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