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小分子靶向药
这个病历回顾的报道中,共有191名长期使用吉非替尼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截止数据分析时的2016年9月,仍有75名患者仍长期使用易瑞沙。最终,研究找到79名患者进行了完整病历分析,这些患者平均接受易瑞沙治疗的时间(中位时间)为11.1年, 10年生存率为86%,15年生存率为59%,安全性见下文。为啥会有这批珍贵的长期用药的患者数据?这得从最早易瑞沙的获批说起。早在2003年,靶向药易瑞沙就曾在美国上市。那时还没有EGFR突变基因的概念,研究者只是在之前的临床试验中发现大约有10%左右的晚期肺癌患者效果相当好,肿瘤很快缩小。美国FDA看了结果觉得,恩,不错!于是盖章加速审批通过。
2004年开始,陆续的临床试验发现,易瑞沙、特罗凯这类靶向药,其实在携带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效果特别明显,而对于没有突变的患者,效果其实不好。到了2005年,FDA在审核易瑞沙的早期未筛选的晚期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发现,这样“盲用”易瑞沙与安慰剂对照相比,效果并不好。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确实有一部分患者用了易瑞沙效果很好。这下就尴尬了,不过FDA决定,只让那些用药有效的患者仍能在部分药店拿到这些药。2011年,阿斯利康主动宣布在美国市场将易瑞沙撤市。但是,考虑到那批用药有效的患者,他们成立了一个叫ICAP的计划(译为:易瑞沙临床获取项目)。这样保证了那批还在使用易瑞沙有效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已经下市的易瑞沙。这些患者中最少使用
详情请访问
2018-06-14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