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阳性(ER/PR+)。芳香化酶抑制剂(AI)如
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来曲唑治疗晚期乳腺癌与阿那曲唑相比能更加有效地降低血浆雌二醇水平,但并不知道这种差异是否能转化为临床获益。因此,阿那曲唑和来曲唑谁更胜一筹,需要头对头的比较。近期,比较阿那曲唑和来曲唑在绝经后HR阳性,淋巴结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辅助治疗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Ⅲ期临床研究FACE最终结果公布(发表于JCO),研究显示两种AI等效。研究内容,自2005年11月至2008年3月,FACE研究纳入了4172例绝经后HR阳性,淋巴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将患者分配进来曲唑治疗(2.5mg, n=2061)或阿那曲唑治疗(1mg, n=2075),共5年或直到疾病进展。根据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HER2状态将患者分层。主要终点是5年无病生存(DFS),关键次要终点是总生存(OS)和安全性。结果主要,中位随访65个月,来曲唑组患者的5年DFS率为84.9%,阿那曲唑组为82.9%,两组无明显差异(HR=0.93)。
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均为达到。探索性分析显示,在所有亚组中,来曲唑和阿那曲唑的5年DFS率相似。包括HER2阳性(86.5% vs 78.9%),HER2阴性(84.7% vs 83.4%),1~3个阳性淋巴结(88.7% vs 87.8%),≥4个阳性淋巴结(75.1% vs 70.9%)。此外,BMI、肿瘤分期、辅助化疗和地区等亚组也有类似结果。来曲唑和阿那曲唑组患者的5年预计OS率分别为89.9% vs 89.2%(HR=0.98),两组的中位OS均未达到。在最终分析时,两组死亡率分别为11.4% vs 11.7%,远处转移率均为10.8%,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发生率分别为4.1% vs 4.8%。安全性方面,来曲唑和阿那曲唑治疗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关节痛(3.9% vs 3.3%)、高血压(1.2% vs 1.0%)、潮热(0.8% vs 0.4%)、肌痛(0.8% vs 0.7%)、呼吸困难(0.8% vs 0.5%)和抑郁(0.8% vs 0.6%)。FACE研究发现,来曲唑并未在头对头的比较出胜出
详情请访问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8-06-13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