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所应用的抗肿瘤药物
1979年,霍唯滋(Horwitz)教授等揭示紫杉醇独特的抗癌机制,这使它进入成为一类新的肿瘤化疗药的雏形阶段。之后,紫杉醇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此领域有了质的飞跃,并相继证明其可以治疗十多种癌症。他们发现紫杉醇大多是从紫杉树皮中提取后人工半合成新型的微管类药,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微管解聚将癌细胞阻滞在G,期和M期,从而阻碍细胞分裂和增殖,促使癌细胞萎缩而发生凋亡,达到抗肿瘤的目的。经过大量的研究,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独特且十分复杂,现在普遍认同4种机制:(1)微管稳定作用。(2)免疫机制。(3)诱导细胞凋亡。(4)抑制肿瘤细胞迁移。
其主要原因是非小细胞肺癌的癌细胞对多数抗癌药物存在着耐受性,导致疗效较低。而紫杉醇(Paclitaxel、特索)是一种新型抗肿瘤植物药,从植物紫杉醇树皮中提取。它是唯一能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结合位点在聚合状态微管上。可促微管蛋白聚合成团块和成束并使其稳定。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文献报道,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