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化酶抑制剂一般分为三代,目前临床上较普遍运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非甾体类的阿那曲唑、来曲唑和甾体类的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潮红、疲劳、关节疼痛、骨质疏松等,多数反应较轻微,能够被患者所接受。在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前最好能做骨密度测定,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肌肉关节疼痛等不良发应,首先应当定期进行症状的评估,就诊时要详细真实地讲述近期肌肉关节疼痛的情况,必要时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疼痛评估。在获知疼痛评估结果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镇痛药以及COX-2抑制剂等。由于雌激素对于骨组织有保护作用,因此长期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
服用时如果出现骨骼疼痛,首先应当排除骨转移以及风湿类疾病的可能,而后进行骨密度的评估。对于骨密度检查T>-2.0的患者而言,可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治疗过程中继续监测骨密度。对于骨密度检查T<-2.0的患者,需要给予唑来膦酸治疗,每半年给予4mg唑来膦酸治疗,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继续监测骨密度。如果患者存在以下任意两个危险因素者时。骨密度检测T<-1.5,年龄>65岁,BMI<20Kg/m2,有家族性髋部骨折史,以及存在以下个人史(如50岁以后发生易碎型骨折,或口服类固醇超过6个月,或吸烟史),也需要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继续监测骨密度。通过这些处理,如能使骨痛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骨密度维持合适的水平,可以继续进行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8-06-11
2017-10-26
2017-06-05
2017-10-26
2017-06-21
2018-04-21
20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