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时代癌症治疗方法也变的多了起来

2018-05-08 作者: 康安途出国就医

  这几年抗癌新药数量井喷,癌症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令人振奋。最典型的是黑色素瘤。2011年,晚期病人标准选择仍然是化疗,平均存活时间仅为10个月。2016年,多数病人无需化疗,很多人可以存活5年、10年,甚至被治愈。因为在这5年之中,有10种治疗黑色素瘤的新药上市:涵盖了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癌症疫苗,效果都显著优于普通化疗(例子见下表)。最新免疫组合疗法(PD1+CTLA4)临床试验中,36%病人肿瘤消失或者几乎消失,试验结束时,75%存活超过两年。医生还在继续跟踪这批病人。目前已知的免疫疗法结果显示,熬过3年的患者绝大多数能活过10年,多数被治愈。短短5年时间,病人从绝望,变为充满希望;这是科学的胜利,病人的福祉,科学家和医生的动力。类似的革命性进展正在其它癌症中出现苗头,比如肺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等。

  最新最贵的疗法就是最优选择吗?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突然有了“选择困难症”:这些完全不同,且看起来都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该怎么选?这就像从北京到广州以前只能坐轿子,很慢,现在突然有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都明显更快,该选哪一种?再用黑色素瘤为例,是否一定选最新的PD1+CTLA4免疫组合疗法?不一定。第一:免疫组合整体疗效好,但副作用也更强,不仅53%病人都出现显著副作用,而且高达36.4%的病人都因为无法承受副作用而退出了临床试验。第二:组合疗法价格非常昂贵,如果没有保险,预计目前治疗费用会达到近200万人民币。因此,所谓“正确的选择”,需考虑病人健康情况,肿瘤特性和经济情况。这并非黑色素瘤特有的难题。多发性骨髓瘤,仅2015年就上市了3个新药,目前临床在用的至少有6大类,20余种药物。这些药多数并没有互相比较过,无法知道哪种最好。使用组合疗法则更加麻烦,选择多达几十种。但每位患者只有1种选择,而且无法重来。  

  但到了精准医疗时代,癌症治疗方法也变的多了起来。这两个法宝都受到了挑战。首先,指南一般是根据临床试验结果,提供对“一类病人”的主流治疗方案推荐,但这不是对所有患者的最优疗法。这就像中学老师,上课往往针对“中等生”,结果优等生觉得无聊,差等生听不懂,很多学生都在浪费时间。因此,要给每个病人最好的治疗,还得靠医生经验来调整。但医生经验有时也不好使。由于新药出现得太快,信息爆炸式更新,医生不可能有足够多时间来消化和练习,而刚等掌握了的时候,完全不同的新药又来了, 指南又换了。有几十年丰富经验的主任医师,遇到免疫药物,也得从头学起,以往的经验仍有价值,但大打折扣。这不是中国的问题。即使在美国,癌症病人如果看3个同样权威的医生,很有可能得到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应该相信谁呢?在中国,过分依靠医生个人经验另一个严重的后果是:一线医院人满为患,其它医院无人问津。而由于学习环境的差异,一线医院和其它地区医生水平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中国顶尖三甲肿瘤医院拥挤不堪,医生和患者都怨声载道。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各方面都领先其它医院太多。政府非常想要分流病人,但如果治疗方案的制定只依赖主观的医生经验,这问题注定无解。

  详情请访问  肿瘤  https://www.kangantu.com

余下全文 收起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