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匹韦(Molnupiravir)的耐受性良好

2022-12-05 作者: 康安途医疗宋萍

  研究表明,异丙酯前体莫洛匹韦在血浆中通过宿主酯酶裂解为活性核苷类似物NHC或EIDD-1931。这种活性形式的药物分布到各种组织,随后转化为相应的5′-三磷酸(NHC三磷酸或MTP),然后药物靶向病毒编码的RdRp,竞争性地抑制胞苷和尿苷三磷酸,并掺入M代替。

  莫洛匹韦(Molnupiravir)的耐受性良好

  RdRp使用NHC三磷酸盐代替胞苷和尿苷三磷酸作为底物,然后在RdRp活性中心掺入A或G,形成稳定的复合物,从而通过合成突变的RNA来逃避校对。综上所述,该药的广谱抗病毒活性可归因于其两步诱变机制。第一步,RdRp使用正链基因组RNA(+gRNA)作为模板合成负链基因组RNA(−gRNA)。

  在第二步中,使用含M的RNA作为模板合成+gRNA或亚基因组RNA。−gRNA中含M的RNA导致+gRNA突变,随后形成亚基因组RNA,导致诱变,对病毒致命。莫洛匹韦仅短期口服给药(5d),在门诊给药更容易,因此依从性更好。此外,现有数据表明,莫洛匹韦耐受性良好且安全,至少在短期内如此,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没有任何重大不良事件。

  如有药品相关问题咨询,请扫下方二维码添加专业医学顾问,我们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莫洛匹韦(Molnupiravir)点击了解更多药品信息:https://m.kangantu.com/news/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