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发现在甲肝和乙肝之后,在人们发现了甲肝和乙肝后,对这两种疾病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甲肝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而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是有医生发现一些因为数学患上肝炎的患者体内并没有乙肝病毒抗原,可能是还存在另一种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最早提出这一想法的是普林斯医生,他的观点很快得到了许多医生支持。医生们发现,尽管对献血者进行了严格的血液筛查,但仍有许多人在输血后得了肝炎,
为了寻找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因,科学家们将这些肝炎患者的血液进行了检查,试图发现他们血液中病毒抗原或抗体成分。尽管人们先后使用了电子显微镜、人工培养和免疫学等多种方法寻找病毒,但这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似乎非常不稳定,难以捉摸。直到1989年,美国科学家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这种引起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基因。由于这种病毒是人们发现的第三种专门感染人类肝脏的“嗜肝病毒”,因此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被发现以后,德国科学家拉尔夫·巴尔特恩斯科拉格(RalfF.W.Bartenschlager)和美国科学家查尔斯·莱斯(CharlesM.Rice)对丙肝病毒的结构和复制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创造了一种使丙肝病毒能够在实验室培养的人体细胞内复制的方法,发现了丙肝病毒复制之谜。随后,美国药物研究科学家迈克尔·索菲亚(MichaelJ.Sofia)根据丙肝病毒复制机制,研制出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丙肝病毒复制的新药——
详情请访问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5-29
2018-05-29
2018-05-29
2018-05-29
2018-05-29
2018-05-29
2017-05-31
2017-06-08
2017-06-26
2017-06-19
2017-06-10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