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药物的首要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核苷(酸)类药物可以“假扮”成病毒复制所需的核苷,“掺合”到
抗病毒药只能抑制病毒复制,不能很快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需要长期治疗。这会导致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性,再次出现肝功能异常。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容易耐药。但治疗延缓了肝病进展,耐药后改用其他药物仍可恢复。如不治疗,乙肝患者5年内有12%~25%的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如不治疗,5年内有20%~23%的可能转为肝衰竭,需要肝移植;还有6%~15%的可能发生癌变。小提示:耐药问题是核苷(酸)类药物用于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肝) 治疗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行之有效的耐药预防和管理是提高抗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HBV)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针对耐药问题,应确认患者依从性如何,其次须进行HBV RT基因区测序以鉴定可能存在的耐药突变,从而针对性地早期更换更有效的药物,或加用强效、无交叉耐药的药物。在确认患者依从性后,根据药物的抗病毒疗效和耐药基因屏障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乙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服用药物以及长期的调理,而且需要病人定期的复查来监测病情。很多的
详情请访问
余下全文 收起
2018-05-08
2018-05-08
2018-05-08
2018-05-08
2018-05-08
2018-05-08
2017-10-26
2017-06-22
2017-07-06
2017-06-21
2017-07-05
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