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希替尼Osimertinib新辅助治疗有哪些优缺点

2024-08-28 作者: 康安途海外医疗

  作为第三代EGFR-TKI药物,奥希替尼(Osimertinib)自上市以来,取得了许多突破。在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单药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8.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延长至38.6个月,成为一线治疗的首选。近年来,奥希替尼在FLAURA2研究中再次创新,结合化疗将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进一步延长至25.5个月。

  不仅如此,奥希替尼(Osimertinib)还在可手术患者中展现了显著效果。在ADAURA研究中,对于完全切除手术后的IB-III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将5年生存率提高了10%,约九成患者实现了临床治愈。

  然而,尽管奥希替尼(Osimertinib)在多个研究中表现出色,它在某些治疗情况下仍面临挑战。最近在顶级期刊JCO上发表的一项II期多中心研究显示,奥希替尼在新辅助治疗可手术切除的IA-III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时,并未达到其主要终点。

  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在早期对微转移性疾病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术后复发率。此外,与同样能够降低术后复发率的辅助治疗相比,新辅助治疗的用药时间更短(例如,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需时3年)。

  虽然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中已取得良好效果,但这些研究针对的多是无EGFR或ALK等基因突变的患者。而多项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几乎无效,且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增加奥希替尼治疗期间发生严重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目前,铂类化疗是EGFR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唯一标准选择。

  在此背景下,研究者们开展了奥希替尼(Osimertinib)新辅助治疗的研究。

  研究共纳入了27名患者,在手术前每天口服一次奥希替尼,每28天为一个周期,最多治疗两个周期。主要终点是主要病理反应率,即切除的肿瘤和淋巴结中癌细胞占比低于10%。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治疗时间为56天。24名(89%)患者接受了后续手术治疗,3名(11%)患者转为接受放化疗。然而,主要病理反应率仅为14.8%(95% CI,4.2-33.7),未达到设定的50%主要终点标准,也未观察到病理完全缓解。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52%,中位无病生存期为40.9个月。一名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疾病进展。

  尽管如此,研究中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无法接受手术或手术延迟,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仅发生一例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3.7%)。

  此外,研究者还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RBM10功能缺失突变与治疗无应答相关,而TP53突变与中位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降低有关。不过,由于当前患者中这些突变的发生率降低,因此应该存在其他机制导致病理缓解率不足。

  研究人员指出,下一步,除了进一步寻找生物标志物筛选更有可能获益的患者外,考虑到奥希替尼(Osimertinib)联合化疗在晚期一线治疗中的有效性,相应组合的新辅助治疗III期NeoADAURA研究也在进行中。更多信息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咨询: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
余下全文
医学博士免费解答
我们将解决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用药 疾病 治疗
分享到
今日推荐
相关热文

© 2015-2018 康安途 www.kangantu.com